close

標題
王永慶的資料 ???????????????
問題
請告訴我王永慶的資料背景介紹/創業介紹/生平事蹟.......等儘量把生平事蹟當做重心來
最佳解答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祖籍中國福建泉州安溪縣金田鄉,生於台灣日治時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屬台北縣新店市)、逝世於美國紐澤西州。為台灣著名的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王永慶出身於窮苦的茶農之家,父名王長庚,母名王詹樣。其祖先是清朝道光年間渡海來台討生活的福建移民。 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又到嘉義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日圓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之後生意越作越大,曾經營過碾米廠、磚瓦廠、木材行等,其中以木材的生意最具暴利,獲利最豐,甚至曾讓王永慶鋌而走險盜伐珍貴林木銷往日本。後來在美國援助與國民政府計劃經濟的背景下,累積了大量資金的王永慶配合政府規劃投資生產PVC塑膠粉,於1954年籌資創辦了台灣塑膠公司。王永慶終其一生強調「追根究底、實事求是」態度經營企業,由年產量僅4萬公噸的PVC廠起家,一路向上游發展,完成垂直整合的石化供應鏈,事業版圖也從石化擴及電子、醫療等範疇。台塑集團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象徵。 王永慶毅力驚人,六輕的設立為台塑發展的分水嶺,帶動台塑營收倍數成長的火車頭。六輕籌設過程一波三折,自申請到量產,前後耗費30年,每每絕處又逢生,由此約略可窺見王永慶堅忍不拔的毅力。「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王永慶如此自況。 王永慶相當重視養生之道,中年以後堅持每天跑步一個小時,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他曾說:「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為了身體健康,就必須持之以恆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而不覺得辛苦了。」然後再用自己發明的「毛巾操」做體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70多歲以後,才在醫生的建議之下,改以步行、打坐養生。 王永慶律己甚嚴,對自我要求很高,也絕對誠實,對人念舊而不矯情,生活簡樸之外,並長年熱心於慈善事業,且為善不欲人知,對象更不分台海兩岸。除了在重大天災如台灣921大地震、四川大地震捐款救災以外,其創辦的明志工專、長庚護專與長庚醫學院(已經先後升格為大學或學院)都有免費名額供清寒原住民學生就讀,除免學雜費外並且提供膳宿與零用金,並且輔導就業。王永慶也長期透過旗下長庚醫院推動台灣器官捐贈,凡捐贈者醫療費用均有減免優惠,即使不在長庚醫院捐贈者也有喪葬補助金。此外,王永慶也捐款提供兩岸1700多位聽障人士安裝電子耳,近年來更捐資30億人民幣,推動在內地興建一萬所希望小學。 2004年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將持有的台塑三寶股票與股利,以雙親之名,設立公益信託基金,從事社會慈善事業照顧弱勢,並將遺產捐給公益信託基金,希望王家不分家,子子孫孫、長長遠遠對社會盡一份責任。 「經營之神」稱號 日本神戶商科大學教授安室憲一在民國71年(1982年)年底到台灣發表「新興工業國家企業對海外投資之戰略」演講,首次以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相提並論,讚譽王永慶為「台灣的經營之神」,「經營之神」稱譽就不斷被各界沿用至今。 財產 依據《富比世》雜誌2004年的統計資料,台塑的王永慶,和鴻海集團的郭台銘,以身價都是28億美元,並列台灣第一富豪,世界排名188名。事實上,王永慶最大的財產並非來自於國內,而是在美國。但一般認為王永慶個人財富被嚴重低估,其在全球財富排名應該在95名之前。 2005年台塑集團獲利近70億美金(2400億新台幣),2006年5月台塑集團市值高達1.8兆台幣,王永慶個人財產54億美元。2007年台灣百大企業當中,台塑集團名列最會賺錢的台灣企業集團,稅後純益高達新台幣2190億7700萬元。2008年6月,《富比世》公佈王永慶身價為68億美元,位居是年台灣第二
其他答案
王永慶發跡地在嘉義跟父親王長庚借了兩百塊創業開米店客人的米啥麼時候吃完他都知道非常聰明在嘉義就存了第一桶金後來王永慶又改做木材最苦的是他的妻子楊嬌女士每天都要買菜煮菜煮給那些工人吃還要做家事用手洗衣服每天就是跑菜市場然後楊嬌有五個小孩當時男主外女主內楊嬌女士非常辛苦後來王永慶又創了台塑集團跟三娘李寶珠楊嬌去美國了退出創台塑集團王永慶跟王永在兄弟倆兄弟同心其力斷金王永在最尊重的就是哥哥王永慶王長庚早逝王永在從小就跟著大他五歲的哥哥王永慶王永慶是夢想家王永在是執行家王永在對哥哥都言聽計從王永在把王永慶當成父親一樣尊敬兄弟倆共創台塑集團台塑現在有石油台畫作沐浴乳還有種有機蔬菜在美國也有石化廠六輕麥寮的工廠是王永在親自督軍完工雖然路程遙遠每天王永在還是堅持往返台北跟雲林一直到六親完工王永在親力親為個性跟哥哥王永慶一模一樣王永慶和王永在兄弟情深王永在死後葬在兄旁王永慶喪禮堅持要來送王永慶最後一程王永慶九十二歲了王永在也八十七歲身體不好但是還是堅持一定要來送哥哥最後一程王永在晚年有癡呆症都是看護照顧王永慶交棒給姪子王文淵雖然交棒但是公司還是會去巡的王永慶就住在台塑大樓頂樓王永慶交代王文淵不能對不起股東不能讓股東窺一毛錢王永慶對員工很好的王永慶過世台化員工去拜王永慶了王永在死後葬兄旁兄弟倆葬再一起兄弟倆感情很好5個解答·最新活動·7年前你可以去往網站查或報紙'書籍我知道王永慶的資料背景介紹/創業介紹/生平事蹟可是忘記了王永慶出生地點﹕香港籍貫﹕山東生肖﹕馬職業﹕男演員,導演,歌星嗜好﹕汽車﹐緩步跑公司﹕滾石唱片,嘉禾電影名銜﹕英國MBE勛章﹑法國文藝騎士勛章﹑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任職﹕導演會的主席﹑武師公會的永遠名譽會長﹑演藝人協會的副主席﹑攝影師學會副會長﹑燈光師工會的名譽會長最喜歡明星﹕沒有特別喜歡最喜歡食物﹕魚翅最喜歡演員﹕查理卓別林最喜歡顏色﹕白﹑杏婚姻﹕已婚﹐有一子個人簡歷﹕王永慶生於一九五四年﹐父母是在山東逃難到香港時認識。由於當時香港經濟不景﹐他出生時父母根本付不起巨額的生產費。為他母親接生的女醫生曾開出豐厚的條件﹐希望領養王永慶。不過由於他在馬年出世﹐父母認為是在吉年出生﹐而且他們沒有其他子女﹐所以拒絕了女醫生的好意﹐辛苦的籌足了醫藥費﹐帶王永慶回家。他們是住在法國大使的家﹐父親是法國大使的廚子﹐母親則是管家﹐也是京劇票友。王永慶小時不喜讀書﹐很喜歡打架﹐跟那些外國小孩子打。因為他住在山頂領事館區﹐幾乎附近的盡是法國人﹐美國人﹐......﹐這種情況一直到他小學一年級﹐由於常打架﹐鬧事﹐所以他讀畢小一便已輟學。。王永慶除了喜歡打架之外﹐還喜歡看武俠片。那時候﹐武俠片大行其道﹐曹達華﹐于素秋是當時最紅的明星﹐王永慶崇拜他們﹐一心想上山學藝。一天﹐他的父親帶著王永慶來到尖沙咀的美麗都大廈﹐拜訪京劇武生于佔元師傅﹐他正是王永慶崇拜的武俠女星于素秋的父親﹐王永慶看到這邊的學生在旁勤奮的練功﹐覺得非常羨慕。便要求父親讓他在這練武。於是﹐王永慶便成為這的一員﹐于佔元師傅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老行規矩的嚴厲與苦練。管束孩子做事﹐練功的方式就「打﹐罰」。不到四天﹐王永慶就後悔了。最初的那段日子﹐王永慶常常在晚上暗自哭泣。父親在把他送進學院之後﹐就飛澳州美大使館了。後來的十一年漫長生涯﹐他心裡打顫。在這十年間﹐父親曾回港探望過王永慶好幾次﹐為了于師傅能更加照顧好孩子﹐父親要王永慶拜于佔元師傅為乾爹﹐但這卻沒討到便宜﹐反而管束得比別人更嚴厲。永慶奮鬥史從小是個「唸書時的成績總在最後十名內」,進米店做小工「只知道終於有飯吃」的窮孩子,不過秉持著勤勞、努力、刻苦,這六個字是王永慶成功的關鍵王永慶的童年自新店國小畢業後,在民國二十年十五歲時,即離開故鄉,遠赴嘉義工作,目的是脫離貧窮的家境,他到嘉義後從幫人賣米到開米店、碾米廠,誰都不信,這年輕人做的頭頭是道,令人刮目相看,就是他當時賣米時就已懂得定期送米到家的策略,因此,使他生意興隆。在日本人的壓迫之下白手起家,因而讓王永慶學會降低成本.而他做生意只有一信念:價廉物美。從這個信念出發,王永慶不眠不休的追求效率,鉅細靡遺的降低成本,終於在塑膠王國裡所向無敵。台塑人最怕「午餐會報」,王永慶的追根究柢精神,經常問得「專家」面紅耳赤;美國人也怕他,因為他的確「有一套」。這「有一套」就是實力,王永慶只怕沒有足夠的實力,不怕沒有好時機。「一條毛巾用了二十七年,到現在還在用」,王永慶。無論如何飛黃騰達,王永慶絕不忘本,當年幹米店小工的王永慶,和現在的台塑集團董事長一個個性。遇到刮風下雨就暫停晨跑的人,王永慶看不起;打打高爾夫就說「辛苦」的人,王永慶看不起;連娛樂、鍛鍊身體都不能當一回事的人,王永慶不相信他會成功。不認識這個人的刻苦節儉和一諾千金,不了解他的率直犀利和他的孤單寂寞,就不算知道王永慶。王永慶認為,成功既沒有秘訣,也沒有捷徑。有人問他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他說:「刻苦耐勞,從基層幹起」。年輕人踏入社會工作,只要肯吃苦、努力學習,一年就可得到工作要領,三年後必有所成。可能是因為沒受過中文教育之故,王永慶的演講稿讀來並不流暢,而且讓人有「想到那裏就講到那裏」的感覺,然而篇篇言詞剴切,言之有物。圖片參考:http://big5.chinataiwan.org/twrwk/twdq/rw/gshj/200708/W020070810519847914378.jpg王永慶出身於窮苦的茶農之家,父名王長庚,母名王詹樣。其祖先是清朝道光年間渡海來台討生活的福建移民。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又到嘉義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日圓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之後生意越作越大,曾經營過碾米廠、磚瓦廠、木材行等,其中以木材的生意最具暴利,獲利最豐,甚至曾讓王永慶鋌而走險盜伐珍貴林木銷往日本。後來在美國援助與國民政府計劃經濟的背景下,累積了大量資金的王永慶配合政府規劃投資生產PVC塑膠粉,於1954年籌資創辦了台灣塑膠公司。王永慶終其一生強調「追根究底、實事求是」態度經營企業,由年產量僅4萬公噸的PVC廠起家,一路向上游發展,完成垂直整合的石化供應鏈,事業版圖也從石化擴及電子、醫療等範疇。台塑集團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象徵,王永慶也被各界譽為「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律己甚嚴,對自我要求很高,也絕對誠實,對人念舊而不矯情,生活簡樸之外,並長年熱心於慈善事業,且為善不欲人知,對象更不分台海兩岸。除了在重大天災如台灣921大地震、四川大地震捐款救災以外,其創辦的明志工專、長庚護專與長庚醫學院(已經先後升格為大學或學院)都有免費名額供清寒原住民學生就讀,除免學雜費外並且提供膳宿與零用金,並且輔導就業。王永慶也長期透過旗下長庚醫院推動台灣器官捐贈,凡捐贈者醫療費用均有減免優惠,即使不在長庚醫院捐贈者也有喪葬補助金。此外,王永慶也捐款提供兩岸1700多位聽障人士安裝電子耳,近年來更捐資30億人民幣,推動在內地興建一萬所希望小學。2004年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將持有的台塑三寶股票與股利,以雙親之名,設立公益信託基金,從事社會慈善事業照顧弱勢,並將遺產捐給公益信託基金,希望王家不分家,子子孫孫、長長遠遠對社會盡一份責任。參考資料:維基百科王永慶農曆民國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卯時生,生肖屬龍,他的誕生地就在新店直潭里,童年時,由於父親王長庚體弱多病,大多仰賴母親王詹樣女士務農維持家計,兄弟姊妹八人在清寒歲月中度過,這可從其兩額低平中尋找出王永慶幼年時缺乏照顧的證據。王永慶的童年自新店國小畢業後,在民國二十年十五歲時,即離開故鄉,遠赴嘉義工作,目的是脫離貧窮的家境,他到嘉義後從幫人賣米到開米店、碾米廠,誰都不信,這年輕人做的頭頭是道,令人刮目相看,就是他當時賣米時就已懂得定期送米到家的策略,因此,使他生意興隆,王永慶曾說:「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的努力。這個信念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深深影響並支配我的處事態度。在創辦台塑企業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種種的困難,我都是以這一信念勉勵自己以及台塑企業的同仁。因此,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難關,持續踏出穩健的腳步,追求成就和不斷的自我超越。」民國三十年,王永慶約二十五歲時,台灣稻穀因為缺乏肥料而收成大減,同時因為戰爭的關係,日本開始實施配給制度,米的供應採取了「共精共販」的方式,亦即指稻米集中由一家碾米廠碾米,大家在按照過去營業額比率為銷售分配,再嘉義二十六家碾米廠中,王永慶排名第三,但後來在日本人實施配給制度後,發動宣傳要民間採用代用食,後來代用食亦無以為繼,民間出現飢荒狀態,因此王永慶碾米廠關門大吉,這是王永慶首嚐敗績。在二十六歲時他利用賺來的錢,在家鄉附近烏來地方,買了二十一甲的土地,接著到嘉義鄉下開設磚廠,但磚場冒出的濃煙,據說有損稻穀,日本警察在稻子開花時就會強迫停工,因此經營困難,後來又不易取得燒窯用的煤炭,他把磚廠搬到板橋,經營了一段時間,也因故關門。民國三十二年,王永慶二十七歲,在建南汽車貨運的林老先生資助下,他開始了木材生意,可是缺乏經驗,不久而致血本無歸,這一時間算是他一生最黯淡的時期,後來林老先生的再次幫忙,他才得立穩腳步。民國三十四年,王永慶二十九歲,台灣脫離日本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百廢待舉,需要大量木材,王永慶也趁此由小商人蛻變為大商人。民國四十二年,王永慶三十七歲,由於大量的美援使我經濟開始突破窘境,而許多的美援並透過政府當局撥給民營企業使用,此時王永慶決定接受當時經濟部長尹仲容的建議,投資了PVC塑膠業,雖是相當大的冒險,卻從此改變了王永慶的一生。民國四十六年三月台塑建廠完成,正式開工生產,每月產量只有一百噸,是世界規模最小的,而且由於品質不佳,,第一年差點倒閉,但由於王永慶過人的智慧渡過難關,且逐漸步入坦途,接著為了刺激社會大眾的需求,南亞塑膠公司成立,更為了塑膠品需要各種化學原料,成立了台灣化纖公司,以後台塑企業持續以前瞻性的眼光投資成長,至今王永慶擁有四萬名員工,十萬股東,超過一萬的加工客戶企業,每年營業額高達一千六百五十億元。照理說,他所創照的奇蹟應該慶受國人歡迎,而且他所領導的台塑企業是國內石化業的先驅,石化業雖是一個國家邁入先開發國家的基本工業,但最近的環保意識抬頭,一提到污染,自然首先砲轟石化工業,為了「六輕」問題,王永慶還特地上了電視與當時宜蘭縣長陳定南公開辨認,但是六輕計劃一再不被民間諒解,不受輿論界及知識分子認同,因此刺激了他,某年元旦,他先後發表他對當時許多政策做出嚴厲的批評,他誠懇的希望政府能拿出魄力,以挽回企業愈走愈遠的心。2008-10-1909:21:49補充:家庭王永慶娶有三位妻子,分別是郭月蘭、楊嬌與李寶珠。郭月蘭:元配郭氏是一位童養媳,膝下無子。過去都是居住在台塑集團位於台北市錦州街的房舍。目前因輕微的失智症,長住長庚醫院VIP病房。楊嬌:王文洋:1995年因與呂安妮的婚外情事件而選擇離開台塑集團,後赴大陸自創宏仁集團。前妻陳靜文已病逝。王文祥:台塑關係企業美國公司總經理。夫人範文華。王貴雲:夫婿陳徹。王雪齡:大眾電腦董事長特別助理,與夫婿簡明仁共創大眾電腦集團。2008-10-1909:22:33補充:王雪紅:與陳文琦共創威盛電子,後來結為夫妻;又與卓火土共創宏達電。身兼威盛電子、宏達電子董事長,財產約700億新臺幣,目前為臺灣女富豪榜第一名。李寶珠王瑞紀:李寶珠與其前夫所生。夫婿汪隆己病逝。王瑞華:台塑行政中心副總裁,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夫婿楊定一。王瑞瑜:台塑副總經理。已離婚,前夫李宗昌。王瑞慧:長庚醫院決策執委會副主委。已離婚,前夫劉培森。王瑞容:長庚醫院特別助理,夫婿方國強。2008-10-1909:22:57補充:[編輯]接班隨著王永慶逐漸邁向高齡,接棒問題一直是台塑集團最大的隱憂。1995年發生呂安妮事件,王文洋因婚外情打亂了王永慶接班部署,王文洋選擇離開台塑集團。在王永慶的接班佈局中,他很低調地進行接班作業。2001年為確保台塑企業的永續經營,王永慶開始進行退休交棒計畫。以5年的時間,默默進行交棒布局,過程從成立決策小組、拔擢新的專業經理人、成立信託基金到轉變由長庚醫院持股組合。2008-10-1909:23:07補充:2002年4月,王永慶在臺塑集團總管理處下成立「五人決策小組」。2003年,王瑞華進入此決策小組,臺塑集團集體領導團隊變成「六人決策小組」,成員有楊兆麟、王瑞華、王文淵、王文潮、吳欽仁、李志村六人,做為集團接班的過渡平台。其中王文淵與王文潮是王永慶弟弟王永在的兒子。2006年6月王瑞瑜加入六人決策小組,成為「七人決策小組」。2006年6月5日王永慶以90歲高齡正式宣佈交棒,由其胞弟王永在的長子王文淵擔任集團行政中心總裁,王永慶女兒王瑞華出任集團行政中心副總裁,台塑集團正式步入第二代經營。王永慶在生前已經辭去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技術學院三校董事長,由其大女婿楊定一接棒。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19000015KK02218
3BAA02283C142BB6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